活动
文创
联系
地址:郓城县南湖西岸,迎宾大道与胜利街交叉口
电话:0530-6520252
扫一扫,查看更多
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的接触和体验家乡文化,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,激发孩子们热爱祖国和家乡历史人文的情感。8月9日,武安镇“爱心妈妈”队伍与“小荷学堂”志愿者们带领28名学生在郓城县博物馆开展了“小荷学堂沐书香,博物馆里悟成长”的暑期关爱活动。

推开郓城博物馆的大门,仿佛穿越了时光长廊。走进展厅,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领略青铜器、陶俑、书画的故事,明白了“郓”字的由来,通过丰富的文物和辅助展品,详细了解郓城的历史文化。
从张宪周的“状元张楼”到魏希徵的糁汤再到佀钟的刚正不阿,它们不再是存在教科书中冰冷的文字,而是藏在青瓦里、汤锅里、故事中的“成长密码”,了解“水浒好汉”的故事。这些真实可触的文化印记更能告诉孩子:什么是值得骄傲的“根”,什么是该坚守的“魂”,什么是能让自己发光的“力量”。

当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剪纸艺术品时,瞬间被惊艳:“哇!一张纸怎么能剪出这么多花样?”讲解员指着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介绍:“这些都是咱们郓城第六代剪纸传承人杨秀玲老师的作品!别看只是红纸折叠、剪刀翻转,‘咔嚓咔嚓’间,就能剪出会讲故事的‘立体画’!”郓城不仅被称为“剪纸之乡”更是“武术之乡”“戏曲之乡”。
活动的最后一站,博物馆特别为孩子们解锁了一项“非遗新体验”—拓印!孩子们围坐在长桌前,认真观看教学视频,在志愿者和“爱心妈妈”的帮助下,孩子们学着用拓包蘸墨,一下、两下,均匀地拍打在纸。当“哪吒”“申公豹”“石叽娘娘”等动画人物逐渐在宣纸上显形时,孩子们都欢呼起来!一个个高兴的举着自己的作品,眼睛亮得像星星。墨香混着童声,古老的拓印技艺就这样钻进了孩子们的掌心,原来老祖宗的手艺,也能这么“潮”!

从聆听历史到触摸非遗,从好奇张望到动手创作,这一天,28个孩子的背包里装满了新知识,心里种下了一颗“文化自信”的种子。而“爱心妈妈”和志愿者们的陪伴,更让这场旅程多了份温暖的底色。